拓培猎头网_知名的广州猎头公司
拓培茂名猎头网_茂名猎头公司导航菜单
图片
图片
文章正文
茂名:肩负新使命 实现新发展
   2020-12-31 15:04:33    文字:【】【】【

今年9月2日,总投资5.63亿元的茂名市荔枝优势产区产业园正式获批建设,产业园涵盖13个镇街,区域总面积达1086平方公里。这是茂名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又一里程碑,进一步推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共享现代农业建设成果。

茂名“三高”农业享誉国内外。近年来,茂名加快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铺就小康路。“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下,全市抢抓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机遇,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试点为龙头,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加快构建高质量、高效率、高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着力打造新时代“三高”农业升级版,全面推动农业加快升级、农村加快进步、农民加快发展和新型城乡关系加快形成,为“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实现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茂名将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擦亮当地特色农业品牌,勇当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排头兵。

茂名市正打造中国荔枝博览馆。李灿荣 摄

推动产业融合

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业态

近年来,茂名久久为功,推动富民兴村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今年来,在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基础上,茂名市统筹抓发展、保供给、寻新机,有力稳住了“三农”基本盘,做到了“农业大市优势没有丢”。

——抓龙头。依靠创新科技吸引龙头企业进驻,促进产业集聚。目前,茂名已形成“1+1+2+8”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格局,为茂名在国内大循环发展中擦亮特色农业品牌奠定基础。

——抓特色。农业特色主导产品遍地开花。在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中,茂名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注重联农带农,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增加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效显著,让产品变“名片”。

目前,全市有全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镇8个、省级专业镇22个,有91个村被省认定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抓品牌。茂名围绕农业品牌做足了文章,有效提升了各个特色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全球每五颗荔枝,就有一颗产自茂名。”茂名荔枝、信宜三华李、水东芥菜、罗非鱼等“茂字号”品牌享誉国内外,包括上述在内,茂名本土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达104个。

“茂名今年成功举办了中国荔枝产业大会,擦亮了‘茂名荔枝’区域品牌,全市荔枝实现销售额69.2亿元,同比增长34.92%。果农反映‘今年是最有尊严的一年’。”茂名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曾春说。

2020年中国荔枝产业大会在茂名高州举办。李康华 摄

此外,茂名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底气还在于全市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茂名打出“组合拳”,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超过2.1万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4家,其中省级以上95家,经工商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5617家(居全省第二),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6家、省级示范社74家。

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志晖提出,要瞄准茂名市“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总体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省委提出的农业精细化发展、农村精美化建设、农民精勤化培育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逐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做好美丽文章

把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12月19日,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评选揭晓,茂名在三大评选中均有斩获。

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茂名高州元坝村。李灿荣 摄

2018年以来,茂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示范带内项目建设为抓手,实现农业农村“八好”“十优”。通过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让文明美丽生根发芽,让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有了“颜值担当”。

为解决乡村振兴、风貌提升资金筹措难的问题,茂名积极探索搭建企业融资平台。通过新城集团与茂名市农商行合作,获得融资授信,实现使用资金放大,专项用于农房管控风貌提升项目。

“以国有企业为建设主体,有效避免了资金使用‘碎片化’,实现规模化,真正做到把钱用在‘刀刃上’。”茂名市委副书记陈绩说。

经过两个月以来对南海大道两侧、绿海路等重点区域实施风貌提升项目,成效显现,水东湾新城一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清岸绿,白鹭栖息,一条蜿蜒的生态碧道串联了茂名信宜市3个省定贫困村。“信宜通过打造‘锦江画廊’精品路线,既推动沿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又通过产业带动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信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伍毅说。沿线自然村已100%建成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同时,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强碧道沿线新农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我们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旅游项目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

如今,高州市根子镇打造全国最优的荔枝产业集群和世界级的荔枝特色小镇,已初见成效。今年以来,仅元坝村累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

茂名做足美丽文章,其中“精彩100里”茂名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更是赢得多方好评。

推动科技兴农

智慧引领绿色产业稳步提升

借助“互联网+”,全种植过程信息感知;机器换人,人与机、机与果园交互操作……这是茂名“空天地一体化”智慧果园生产常见的一幕。全程机械化、信息化,农机智慧作业,人工智能驱动,未来果园已来。

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古洁在调研时提出,要积极引导企业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推动种植、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延伸拓展产业链,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茂名通过打造全国首个“空天地一体化”智慧果园装备技术与应用模式,解决丘陵山地果园“未来谁来种地”和“提质增效”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进程。

“整形修剪、除草作业、土壤改良、收获作业、病虫害防治等配套农机的使用,实现果园全生产过程机械化。”茂名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负责人说。

数据统计,2020年该荔枝果园平均荔枝亩产达2000斤,平均亩产值超1万元,农事作业效率提高100%。这得益于茂名大力推进果园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果园人工智能分析、农事提醒、估产测产、病虫害预警与智能灌溉等功能,完善果园管理机制,令种植提质增效。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和“肉铺子”,茂名绿色农业产品好评如潮。数据显示,全市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达到111个;有效期内的有机农产品14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全部加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并开展追溯应用。

多措并举下,茂名众多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认知度越来越高,利用互联网大力宣传推介,对茂名农业产业发展和网上销售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茂名罗非鱼、化州橘红为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我们也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创建农业品牌。”曾春表示,“今年5月20日,2020中国荔枝产业大会发布了‘茂名荔枝’区域公用品牌。当日,‘广东荔枝号’南航飞机实现首航、‘广东荔枝’高铁专列正式开通,把茂名荔枝进一步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奔向小康生活

“红色头雁”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冬至前后,电白区沙琅镇谭儒村,村民收起萝卜,切片后用生盐腌制去水,放在阳光下暴晒风干。几天日晒后,萝卜干通体金黄发亮,咸香四溢。

“我觉得农村当中一定要有个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谭儒村党支部书记朱雄伟说,“谭儒萝卜干以‘咸、香、甜、脆、鲜’而著名,发展萝卜产业,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大好契机。”

茂名电白沙琅镇谭儒村成立农民合作社,通过荒地复垦发展萝卜种植让贫困户就业增收。黄信涛 摄

成立谭儒种养专业合作社,接纳贫困户92户214人为社员。以“一村一品”萝卜种植为策略,调配本地优质资源和熟练劳动者创富。“产业发展起来,外出打工村民回来一起跟我们种植萝卜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朱雄伟说。

昔日的贫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明星村”。数据统计,合作社共为贫困户分红创收260多万元,发放工资达500多万元,其他村民支出工资3000多万元。这不但让92户贫困户214人实现了脱贫摘帽,还让全体村民实现了共同致富的目标。今年12月初,农业农村部遴选确定了第二批47家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谭儒种养专业合作社入列其中,获得全国推广。

路通财通,才敢打造美丽乡村。2018年,玉都快线(东线A段)启动,将打通信宜城东的南北通道。在帮扶单位协调推动下,顺势打通了山背村东部与玉都快线的“最后500米”,使山背村东部可直达信宜城东。随着玉都快线继续向南延伸,贯通山背村,交通更为便捷,山背村也纳入了古驿道项目。一条新建的600米道路直通包茂高速信宜出口,受益群众给这条路起名叫“农发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茂名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紧紧抓住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这个重要抓手,将乡村振兴政策优先在贫困村实施,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互促共进。”许志晖说。

数据显示,茂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6552.16元提高到2020年的14957.05元,超过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增长128.28%。180个省定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12053.09元提高到20095.85元,增长66.73%。“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逐年提升,从2018年的97.93%提高到2020年的98.79%。

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66040户154380人和180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小康故事

小康种出来 幸福拼出来

在“广东贫困村创建名村”评选中,茂名高州市宝光街道丁堂村榜上有名。丁堂村原是省定贫困村和革命老区村,目前,村里贫困户生活有了极大改善,不愁吃、不愁穿,住房、饮水有安全保障,过上了“山上果”“树下鸡”“田里菜”,有山、有水、有乡愁的乡村慢生活。

近年来,茂名坚持“产学研销”一体化发展理念,通过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创新产业发展方式,打造了多层次、立体式的联农带贫产业。同时,茂名在政策保障、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及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精准发力,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多措并举拓展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渠道。

绿水青山叩开致富门

丁堂村因村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历史底蕴、人文特色和民俗风情,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

“我们依托本地自然资源,发展百香果、四季蔬菜、荔枝鸡等特色种养产业,确保当年见效和当年脱贫;突出生态高效,发展桂味荔枝等特色水果产业,确保三年大见成效和中期致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入挖掘丁堂革命老区村的红色文化,盘活闲置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打造乡村慢生活体验区等民宿特色品牌旅游区,确保五年持久见效和长期小康。”丁堂村党支部书记何雨良介绍。

2020年,丁堂村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9元,较2016年翻了五番,村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较2016年增长了99倍。丁堂实践目前正在茂名市全面推广。

脱贫致富三要素:产业、技术和勤奋

“在农村,贫困人口要脱贫致富,还是离不开这三大要素:产业、技术和勤奋。”“要防止返贫,就要多回头看,在政策上多支持扶贫产业,巩固帮扶成果……”对于脱贫攻坚,全国人大代表温锦玲坦言。

2013年,温锦玲在高州成立了果留香石榴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给贫困户和愿意加入的其他农户免费提供石榴苗,聘请专业农技师进行技术培训,石榴收成后则由合作社包收购。目前,合作社种植了1000多亩番石榴,在合作社务工,贫困户每个月可以获得约2500元的收入。此外,由于经营较好,贫困户每年每人还有1000多元的分红。

随着合作社的效益愈加稳定,温锦玲也承担起更多的扶贫任务,其合作社通过务工帮扶、扶持创业、直接分红和电商扶贫等方式,对53户191名贫困农民进行保底分红。除此之外,依托学习培训基地,她引导贫困户发展番石榴种植,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目前,累计接受专业种植培训的村民有2000多人。

“订单农业”让农产品不愁销

在龙眼上市采摘时期,高州市沙田镇果农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采收、分拣、装车,全家老少齐上阵,一派火热的丰收场景。

“沙田的龙眼不愁卖。”沙田镇果之乡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达海颇为自豪。沙田镇龙眼种植面积3.5万多亩,年产量1.7万吨,从事龙眼产业的农户达7200多户,占全镇农户总数的67.02%。因辖区内多为有机沙质土壤,特别适合龙眼的种植,沙田镇以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品质最优、经济效益最佳而著称,被誉为“中国龙眼第一镇”。

近年来,沙田镇在以产业为基,不断加强龙眼、荔枝及黄皮等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发展,逐步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电商”的发展模式。

“通过产业党支部主动与产销双方对接、协调,采用了收购方及电商下单,合作社按照订单要求完成订单,‘订单农业’大幅减少了收购商在收购、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人力及损耗成本,而这部分节省下来的成本将用到提升收购价格上,为贫困户带来更多收入。”沙田镇党委书记刘光武说。

【南方日报记者】刘俊 李沁

【通讯员】李新华

【作者】 刘俊 李沁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浏览 (678)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网站编辑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访问统计